浅析灌溉用水需求与节水灌溉发展思路_张生海
浅析灌溉用水需求与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张生海
(甘肃省榆中县三角城电灌工程水利管理处,甘肃 榆中 730100)
摘 要:我国水资源贫乏,但又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需要大量水资源作为保障,导致农业用水紧缺。在 此背景下, 要促进农业发展,必须要做好节水工作,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本文首先分析了灌溉用水需求, 主要包括影响因素、需求预测、需求计算, 其次针对节水灌溉发展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灌溉用水需求;影响因素;节水灌溉;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 6997(2022) 08- 0090- 03
DOI:10. 15979/j.cnki.cn62- 1057/s.2022.08.037
根据调查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2 250 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1/4,被联 合国列为 13 个贫水国之一。我国水资源总量少, 水土资源组合也不均衡,水资源南北分布也不均 匀。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在水资源短缺不足 的情况下, 农业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制约[1]。鉴于此, 必须做好灌溉用水量需求预测与分配,并结合相 应的节水灌溉措施将水资源利用率有效提升。本 文结合实际,对灌溉用水需求以及节水灌溉相关 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 灌溉用水需求影响因素
灌溉用水需求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水利工程运 行状态、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国家政策、自然气候等因素 都会引起灌溉用水需求发生变化。
1.1 灌溉工程
灌溉用水需求受到灌溉工程影响。灌溉工程若 是运行状态良好,用水量稳定, 灌溉效率比较高;反 之,若是灌溉工程运行状态不佳,甚至缺乏水源工 程,地下开采工程和拦蓄工程等并未得到良好建设 和维护管理,灌溉用水量会受到影响,用水量不稳 定,灌溉效率下降。此外,如果灌溉工程中水渠和水 管发生渗漏现象,其在使用时会导致田间灌溉水量 大幅度减少, 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2]。
1.2 灌溉方式
灌溉方式也会影响水资源利用率,进而影响到 灌溉定额。一般来说, 当灌溉技术比较先进时,水资 源会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利用率会大大提升。 但目前一些灌区还采用畦灌、沟灌、格田灌溉和大水 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使 灌溉定额受到影响。
1.3 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就是基于作物需水量以及蓄水规律, 利用有效降水对水量进行分阶段平衡计算,同时在 大田中试验确认作物播种前和成长期灌水次数、时 间、定额和灌溉定额等内容。该制度的确立对灌溉用 水需求有着直接影响。在开展灌溉工作时,如果能结 合具体的作物品种、当地气候特征、自然条件等合理 制定每阶段的灌溉计划,就能将有效的水资源进行 最大化的利用[3]。
1.4 其他因素
除以上几种影响因素外,一些田间生物、农艺等 也会对灌溉用水需求产生影响。如当前普遍采用的 地膜覆盖技术就很好地降低了水蒸发速度,使作物 根部保持湿润,有效降低了作物总的需水量。另外, 在田间使用的保水剂、抑蒸抗旱剂、复合包衣剂等也 会对作物总的需水量起到调节调剂作用,进一步让
作者简介:张生海, 工程师,主要从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E- mail:401654774@qq.com
收稿日期:2021- 07- 27
90
灌溉用水需求得到改变。
2 灌溉用水需求预测
2.1 合理制定用水目标
要想制定出最为合理的灌溉用水量,就必须结 合灌区实际情况,明确灌溉用水目标。在制定灌溉用 水目标时, 首先对当地气候条件、自然降水情况以及 农作物种类、作物种植结构等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当 地经济发展情况展开研究,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制 定科学合理的用水目标,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 理利用打好基础。具体如在当地水资源匮乏、自然降 水稀少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用非充分灌溉等节水 措施来实现高效节水灌溉[4]。
2.2 分析蓄水增长的局限性
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预测工作需根据国家宏观调 控目标、政策要求等进行开展,并且在预测农业灌溉 用水需求时还需要对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进行考 虑,以此保证最终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在预 测及确定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时,应正确认识农作物 产量与水资源关系,二者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或负 相关的直线关系,也不是用水越多粮食产量越多的 关系,期间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有相关研究表明, 随着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先进灌溉技术使用, 农业用水可能会出现负增长现象。在确定灌溉用水 需求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
2.3 调查作物种植结构与环境承受能力
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会引起综合灌溉定额的 变化。在预测灌溉用水需求时,要对当地作物种植结构 做详细考察。另外,在预测灌区灌溉用水需求时,还需 要仔细考虑对当地生态条件、水资源约束条件等影响 因素,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并科学确定灌溉定额[5]。
3 灌溉用水需求计算
灌溉用水定额是衡量灌溉用水性能的准则,是 农业用水管理微观指标。当前不同灌溉方式水资源 利用率不同, 全国土渠输水灌溉方式居多,无法全部 改造成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模式,但是 可以在水资源紧缺区域因地制宜的发展节水灌溉工 程,因此在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是可以根据当前灌溉 方式制定用水定额。
3.1 计算灌溉用水量
根据用水流量设计抽水站、引水闸等设备,采用 直接法计算灌溉用水量,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小型
灌区,可以直接使用各种农作物灌溉制度进行计 算,时段为旬,假设种植 K 种作物,在某一时段所
k
需灌溉用水量计算为:W i = 水 ijAj ,灌溉水利用系
n
数为:η水 W 净 ,全年用水量为:W=Σwi。采用间接法
计算灌溉用水量时,根据综合灌水定额进行计算,也就 是某一时段内作物的灌水定额面积加权平均数,公式
k
为:m综 = α1mi,1+α2mi,2+…+αnmi,n= Σ αjmj,j,
j=1
基于此得到某一时段灌溉用水量为:Wi= W η 综 水 tA ,这种
方法在大中型灌区比较适合应用。
3.2 计算灌溉用水流量
采用直接法计算灌溉用水流量受到时段天数、
灌水时数因素影响,计算公式为:Qi= 。采
用间接法计算用水流量需要根据灌水模型实现,先 要引入模数,灌区范围内的灌水净流量计算为: qij=
,也就是说, 时间越短灌溉对作物越有利,
但是流量比较大,所需工程也就比较大。为避免影响 农作物生长, 尽可能避免梗概需水临界期灌溉时间, 并向前调整灌水时间,确保最小模数需要不低于最 大灌水模数 40%。
3.3 计算土壤水分运动
节水灌溉工程主要是为了调整管控土壤水 分,因此,需要了解土壤水分性质,其中,土壤容量 为 r=Ws/VA(t/m3,g/cm3) ,干土重下土壤含水率为
=Ww/Ws*100%,土体下土壤含水率为 =Vw/V*100%。
4 农业节水灌溉措施
4.1 工程性措施
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必须在农业灌区修建并 使用节水灌溉工程,利用节水灌溉工程有效改善水 资源浪费情况。具体来说, 相关部门可在灌区修建灌 溉渠道,并运用渠道防渗技术有效解决水资源渗漏、 浪费等问题, 让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除应用渠道防渗技术外,也可在灌区引进低压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也就是用塑料管或混凝土管等 管道输水代替土渠,直接输水到田间对农田实施灌 溉,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蒸发损
91
失,有效提高水源利用率, 同时也加快输水速度、灌 溉速度,缩短轮灌周期。
4.2 技术性措施
为提高灌溉水源利用率,需要在灌区使用节水 灌溉技术, 通过水泵和管道系统实现给水灌溉,可以 降低灌溉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2.1 喷灌 喷灌技术主要使用给水泵,利用其压 力将水喷洒在空中进行灌溉,这种高压喷射灌溉比 较均匀,可以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该技术在现代农 业灌溉中应用广泛,机械化水平高,可以起到节约水 资源、保持水土以及田地增产等作用。
4.2.2 微灌 农业灌区应用微灌技术主要使用专门 水源或是自然水系经过加压设备,由低压管道末端 孔口或是灌水器将水流转换成细小水滴之后直接输 入到作物根系周围,可以让植物根系高效迅速获得 水分,不仅可以满足作物水分需求,也能够实现节水 灌溉目的。农业生产中微灌系统主要包括灌水器、输 配水管道、首部控制枢纽工程以及水源工程等结构, 其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节水预期效果,相对于喷灌 而言更具节水性能。
4.2.3 滴灌 该技术主要是在地膜下设置滴灌带, 之后将水直接经过滴灌带运输至作物根系部位,同 时在地膜覆盖的影响下可以进一步降低水分蒸发量 和蒸发速度, 进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2.4 涌灌 涌灌也就是波涌灌溉或是间歇灌溉,将 灌溉水根据一定周期断断续续输入到灌水沟中,首次 供水输入一定距离之后暂时停止供水,之后经过一段 时间观察后继续供水,反复间歇供水可以节省水资源, 并根据作物所需科学调配灌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3 管理性措施
4.3.1 提高节水意识 通过建设节约型社会确保水 资源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初始用水权,并采取 有效方式确定水资源控制宏观和微观目标, 明确用
水定额,采用各种措施落实用水指标,建设与水资源 配置相符的水利工程,并鼓励农户共同参与水资源 管理活动中, 实现节约用水。而采用经济手段构建用 水权交易市场,发挥价格作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 置,实现权社会性质的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农户节水意识,可以通过 财政投资加大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对使用节水灌溉技 术的农户予以补贴,并制定阶梯水价核算制度,确定灌 水定额,利用价格措施推广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加大宣 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和激励措施引导农户积极使用 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并提供专业人员面对面解答、指导 使用问题,提高节水灌溉工程利用率。
4.3.2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 与的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遵循“谁投资、谁 管理、谁受益”原则划分管理权责和利益,将管理责 任和任务明确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个人身上,从根本 上解决管理权责不明、工程无人管理等显著问题。各 单位需要详细制定项目施工方案, 安排工程时序进 度,促进项目建设稳步前进,按照项目实施情况对节 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工程日常运 行时,通过设置节水灌溉协会管理日常事务,并让农 户享有自主权,由协会确定供水运行成本,根据成本 计收水费,达到收支平衡,为项目持续发展提供保 障。同时,政府需要提供帮助,划拨专项经费,在水利 部门引导下整合各部门资金进行统一规划,并争取 上级部门资金扶持,成立节水灌溉管理协会,扩大经 费来源渠道,提高农户参与性,管理好节水灌溉设 备,提高项目收益。
5 结语
农业发展需要充足水源作为保障,但是我国水资 源分配不均,人均用水量较少,农业灌溉水源不充足, 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建议结合区域 情况科学分析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并加大力度建设、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利用水资源,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兆勇, 杜彬.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及节约策略研究[J].地下水, 2019,41 (2) :75- 76+ 134.
[2] 李超.分析农田灌溉用水及节水高产经济发展对策[J].新农业,2018(17) :53- 54.
[3] 段立峰.灌溉用水需求分析与节水灌溉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 2018,37(12) :73- 74.
[4] 张恒铭.甘肃省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需求分析及效益评价[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6,52(9) :42- 46.
[5] 管孝艳, 吕烨,韩松俊, 等.安达市灌溉用水需求与节水灌溉发展面积阈值分析[J].节水灌溉, 2016(9) :163- 165+ 168.
(编辑 景建丽)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