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__维护国家粮食安全_潘晓丽

发布日期:2024-01-12   

专题 |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文/潘晓丽





俗话说:“春雷响,万物长;

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六月下连

阴,遍地出黄金。”从新石器时期

开始,水对于农业、对于人类,似

乎是一种上苍的恩赐,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

展和人口增加,我国水资源供需矛

盾日趋加剧,这其中,农业一直是

用水大户。据水资源公报数据显

示, 2019 年我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年

用水量 61 .2%。粮食越增产、农业

越需水,而农业用水红线的划定,

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挖掘

旱作节水农业潜力,是确保粮食等

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增

效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农村和谐

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一、我国粮食生产用水现状

(一)农业用水总量短缺。

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人均水资源

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耕地

亩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2,干旱、半干旱面积及没有灌

溉条件的旱作耕地面积,均超过国

土面积和全国耕地面积的 1/2。有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

业用水却呈零增长或负增长趋势。

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中,每年尚

26 | 2021.2



(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 专题



(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不能投入。农业往往是贫困地区收 入的主要来源,水资源却成为木桶 的短板,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 收。

二、 旱作节水农业成效初显

旱作节水农业在我国具有悠久 历史,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 命脉在水。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把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始终作为促进农 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先后印发推进农田节水工作的意 见,编制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连 续多年安排旱作节水项目,初步搭 建了农田土壤墒情检测系统和信息 管理平台。

(一)旱作节水品种和技术的 推广。推广覆膜保墒、水肥一体化、 集雨补灌、测墒节灌、耕作保墒 等农业节水技术及旱作节水品种。 每年节水技术应用面积(按播种面 积)超过 4 亿亩次,旱作节水示范 区粮食每亩增产 70 100 公斤,节 本增效达 80 140 元。在核心示范 区节水品种小麦全生育期只灌溉一 次水的情况下,亩产超过500公斤, 节水 40 50 方。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推 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统筹规模、 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因地制宜 发展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 目前,全国已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 农田 6 .4 亿亩。我国喷微灌面积已 达到 15 亿亩,全球排第二位,是


10 多年全球喷微灌面积增速最 快的国家,每年净增高效节水灌溉 面积 2 亿亩。

(三)因水优化种植结构。 干旱缺水区, 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 种植雨热同季的秋粮作物。水分生 产效率较高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 比重逐渐增加。2019 年玉米占粮食 作物比重由 2011 年的 32 .5% 增加到 36.0%,雨热同季秋粮作物播种面积 占粮食作物的比重增加 11%。

(四)开展轮作休耕。耕地 轮作休耕制度自 2016 年启动实施 以来,试点面积由 616 万亩扩大到 3000 万亩。其中,在河北地下水超 采区、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 采区,以及黑龙江井灌稻区开展的 休耕试点,共安排休耕面积 946 亩,减少了水资源消耗。

(五)发展旱作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我国旱作地区发挥区域特 色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业结构战 略性调整,形成了一批优质特色农 产品和规模化生产基地,带动了加 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形成区域性特色支柱产业,开辟了 新的就业渠道和培育了新的收入增 长点。

通过多年努力,“十二五”期 间全国粮食水分生产力每立方米 0 .826 公斤提高到 1 .03 公斤。 专家估算,“十三五”以来,全国 粮食水分生产力比“十二五”末 又提高了 10%,预计可达到每立 方米 1 .15 公斤。灌溉水有效利用 系数已由 2010 年的 0 .51 提高到


0 .559。旱作节水农业用有限的水 资源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相当于在干旱种植区域建立起一座 “水库”。

三、保障粮食安全的新挑战

我们有足够的水资源种粮食 吗?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依照全球 150 个国家的人口指数预测,预计 2025 年将增至 91 亿。膳食习惯 不断朝着“大量耗水”产品改变, 从谷物转向畜牧和渔业产品以及高 附加值的农产品。我国要用占世 6% 的淡水资源,生产出占世界 25% 的粮食、养活 20% 的人口,仍 然面临不少挑战。

(一)粮食需求增加与农业用 水紧缺的矛盾。未来 50 年,随着 人口增长和膳食结构改变,全球粮 食和饲料的需求量将增加一倍。按 照现有技术水平预测, 2030 年, 全球食物生产需水量比现状将增长 70% 以上。但农业用水不可能有大 的增加,农业生产缺水程度势必加 剧。

(二)农业全球化发展需求 与地缘政治的矛盾。据测算,满足 一人一天饮食所需粮食,需要将大 3000L 的水从液态转化成气态, 大约相当于每千卡热量要消耗 1L 水。完全满足我国 14 亿人口的吃 饭问题需要“借水”,即粮食适量 进口。然而,在目前的全球和国家 地缘政治经济形势下,通过粮食 贸易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显然 具有不安全性和不稳定性因素。

2021.2 | 27



专题 |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三)自然环境的制约依然突 出。 自然降水利用率平均 50% 右,地表径流和地面蒸发损耗偏 高。农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还 容易导致严重的洪涝和旱灾。目 前,每年有 3 亿4 亿亩农田受到 旱灾影响,直接减产 300 亿公斤, 抗旱减灾已成为农业生产常态。联 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报告指出,今后 20 50 年间的农业生产将受到 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进而严重影 响全球超长期的粮食安全。

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目 前我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作 物水分利用效率还有一定差距。 2019 年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系数为 0 .559,美国等发达国家为 0 .7 0 .8。据统计,我国玉米、小 麦、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 2 .04kg/1 .19kg/ 0 .8kg/ ,约为美国的 69 .1%、 96 .0%、 56 .7%。据专家测算,将灌溉水的 粮食生产效率提高 0 .1 公斤 / 立方 米,旱作区每毫米降水的粮食生产 效率提高 0 .1 公斤 / 亩,可增加粮 食生产能力 500 亿公斤以上,接近 于山东省2019年全年的粮食产量。 可见,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保障我 国粮食安全和水生态安全的核心, 也是国家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四、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障 粮食安全

在思路上,要坚持农业绿色 发展的理念,树立可持续的粮食增 产理念,抓住提高水分生产力这一

28 | 2021.2


核心,立足田间,针对作物,综合 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等措 施,推动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在目 标上,应基于保障粮食安全、减少 贫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及保 护生态,具体实现“三提高、两缓 解、三促进”,即:提高水分生产 力,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提高 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缓解农业生产 缺水矛盾,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 威胁;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及 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措施上,要遵 循需水规律,结合区域特点,改革 耕作制度,优化种植布局,配套田 间节水设施,创新节水模式,普及 节水技术,完善监测服务网络,形 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农 业节水格局,保证进入到农田的水 “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提 高水分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依靠管理加强统筹。 是完善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制订近 期和中长期节水农业发展规划,统 筹多项资源,突出重点区域,加强 分类指导。在制订水资源成本核算 体系和价格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不 同类型节水技术标准体系,提高水 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分生产效率。二 是增加资金投入。增加财政资金预 算,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 广泛参与的投资机制,大幅增加农 田节水资金投入。设立补贴专项资 金,科学核算,细化补贴内容,明 确补贴标准、形式、范围、期限等 内容,完善节水的激励约束机制。


敢碰禁区,拓宽思路,推进水价改 革,通过精准补贴等办法,既总体 上不增加农民负担,又促进农业节 水。三是严格以水定种。根据水资 源禀赋调整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种 植作物和品种结构,大力推广节水 品种,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分作物 制定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指导农民 因墒因苗科学灌溉、节水灌溉,减 少水资源消耗,提高用水效率。四 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强田间节 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土地 流转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节水 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加 强田间节水微工程和配套设施建 设,提高农田需水保墒能力,提升 抗灾减灾能力,提高粮食单产。

(二)依靠科技提高效率。 是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修建小型集 雨补灌工程,调节降水时空分布, 发展沟植垄盖集雨、等高种植等, 增加降水农田入渗,培育和营造土 壤水库。发挥其调蓄功能,合理有 效利用自然降水。推广分根交替灌 溉、全膜双垄沟覆盖, 秸秆覆盖等, 减少非生产性耗水,提高水的可利 用性。开展保护性耕作、有机培肥 土壤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 水能力。研究并推广灌溉农业技术 与模式,开展节水灌溉设备、材料 与制造研究,发展先进的节水灌溉 技术,如能适应我国国情农情的喷 灌、滴灌、微灌、渗灌技术等。此 外,优化农作制度,增强农业抗逆 性和稳定性。二是完善信息技术管 理体系。信息技术在旱作节水领域







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

的广泛应用,可使基于农田土壤水 分的节水管理更加精细化。进一步 完善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网络,建立 健全国家、省、市、县级土壤墒情 监测网络体系,完善不同区域主要 农作物墒情指标体系。建立土壤墒 情定期报告制度,提高监测的针对 性、时效性, 为推进因墒适水种植、 农业抗旱减灾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 支撑。推进智能化精准控制,发展 非接触式墒情监测、水肥药一体化 设备及基于云服务平台管理的灌溉 系统智能精准控制技术体系。三是 应用生物节水技术提效。发掘抗旱

节水种质资源,加强抗旱节水研究 与开发,选育抗旱节水品种、高产 节水品种,发挥生物节水潜力,提 高作物产量。据测算,生物技术在 抗逆育种领域的应用,使作物的 耗水系数下降 15%~20%。

(三)依靠宣传培训凝聚共 识。 一是培训推广。进一步完善基 层旱作节水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强 化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 墒情、农情监测纳入农业技术推广 网络。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基层技术 人员的培训,普及节水知识和技 术。二是示范推动。突出重点区域,

组织技术力量,研究开展旱作高产 技术试验示范,综合运用工程、农 艺、生物、管理等措施,加快技术 集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地 区优势,发展经过质量认证和地理 产品认证的旱作绿色放心的品牌产 品。三是节水宣传。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形式 开展宣传,引导农民树立以水定 种、科学灌溉、节约用水的意识。 挖掘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大力宣 传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 种植业管理司)



















2021.2 | 29



(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ICP备05001586号   技术支持: 杨凌贝塔网络